清暑益气汤 ,东垣中医方剂名。清暑为去暑剂,益气具备清暑益气,东垣养阴生津之作用 。清暑主冶炎热气津两伤证
。益气畏冷容易出汗,东垣口干闹心,清暑小便赤黄,益气体倦少气
,东垣没精打采
,清暑脉虚数
。益气临床医学常见于医治小孩夏季热等归属于气津不足者
。东垣 清暑益气汤歌诀 王氏清暑益气汤,清暑善治中暑热津伤,益气西洋参冬斛荷瓜翠 ,连竹知母甘粳襄。 清暑益气汤构成 高丽参、霍山石斛、麦冬、黄芩、竹子叶、荷梗
、知母、甘草 、梗米、西瓜翠衣。 清暑益气汤使用量 高丽参5g
,霍山石斛15g
,麦冬9g,黄芩3g ,竹子叶6g,荷梗6g,知母6g,甘草3g,梗米15g ,西瓜翠衣30g。 清暑益气汤使用方法 涂药㕮咀。自来水300mL,煎至150mL,去滓,空肚时温服
。 清暑益气汤功能 清暑益气,养阴生津。 清暑益气汤主冶 炎热气津两伤证。畏冷容易出汗 ,口干闹心,小便赤黄 ,体倦少气
,没精打采 ,脉虚数
。 清暑益气汤方义 本证多由炎热伤津引发
,医治以清暑益气 ,养阴生津主导。聚瑞以高丽参益气养阴津 ,养阴清热,合西瓜翠衣清热去火,共为君药。荷梗能够解暑清热 ,又可行气宽胸;霍山石斛、麦冬助高丽参养阴生津
,共为臣药。黄芩微寒,其功专于祛火
,以助清热解毒去暑之手。知母微寒质润,补阴祛火;竹子叶清热解毒除烦,为佐药。甘草、梗米益胃与立
,为使药。 清暑益气汤应用 己方用以炎热气津两伤证,临床医学运用以身热容易出汗,口干闹心
,体倦少气
,脉虚数为辩证关键点。 清暑益气汤加简化裁 若炎热较高,可加熟石膏以清热去火;炎热夹湿 、苔白腻者,可去内敛之麦冬 、霍山石斛、知母 ,加藿香 、六一散等,以提高去湿气之功;黄芩味道微苦质燥,若炎热不盛者可到之;用以小孩夏天发热者,可去黄芩、知母,加白薇、地骨皮等。 清暑益气汤忌讳 己方因为有生湿之品,故暑病夹湿者不适合应用
。 清暑益气汤附表 清暑益气汤构成 黄芩、赤芍、升麻各6g,山参 、炒神曲、橘子皮、白术茯苓各3g,麦冬
、当归身、生甘草各2g,绿皮1.5g
,黄柏2g。 清暑益气汤功能 清暑益气 ,去湿健脾胃 。 清暑益气汤主冶 平常气虚,又受暑湿,畏冷头痛
,口干盗汗,四肢困乏,食欲饮食搭配,胸全身重,大便溏薄 ,小便赤黄
,苔腻,脉虚者
。 清暑益气汤化裁方中间的辨别 以上双方同名的
,均有清暑益气的功效,主冶暑病兼气虚之证。但《温热经纬》之清暑益气汤于清暑益气以外,重在养阴生津(用霍山石斛、麦冬),宜在炎热伤津耗气量之证。《脾胃论》之清暑益气汤清暑生津止渴之手略输 ,但胜于健脾胃化湿
,用治原气本虚,伤于暑湿证
。